搭便车(门槛)
- 0%(0人评价)
- 德交科技\德交科技(团队)
- 2018-04-24
- 公共选择
公共物品的治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和私有物品之间没有清晰的分界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中的分析,都会需要了解公共物品一些基本的属性特征。本实验设计用于凸显和感受公共物品使用中的搭便车效应。
- 收藏量0
- 使用量58
- 创建实验
- 版本:2.0
- 更新时间:2018-06-15
模型介绍
1.模型简介
本模型是公共物品系列模型中的一个。
许多长期存在的城市问题、环境问题,以及资源使用问题,其本质都属于公共物品或者资源的使用、管理问题。搭便车理论是对其中一类典型现象的描述,它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在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
搭便车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本模型和搭便车(线性)模型的差异在于:
(1)本模型获得公共物品收益,需要参与者投入公共物品的总金额达到一定的数额;(2)超过公共物品募集门槛的超额部分,与搭便车(线性)的分配规则不同;
(3)模型用于观察“搭便车”效应的产生过程。
2.模型规则
同组的参与者将面临一项公共项目的募资,若募资成功,那么参与者均能获得相同的项目收益。如果募资未达到项目要求,参与者的投入是否能够获得“返还”,以及募资超额部分的分配规则,将取决于实验开始的设定。
参与者需要决策:投入多少资金到公共项目中去。
3.参数说明
轮次。实验每轮为独立的决策轮。
资金。每轮开始时,每个参与者均获得一定数额的资金,参与者需要决定将多少部分(0%~100%)投入到某个公共产品的项目中(例如:公共道路的修建;公共水源的净化、垃圾处理设施)。
项目募资。公共产品项目能够开展建设并产生效益所需的最低资金需求。
收益率。公共产品项目募资成功后,能够获得的收益。每个参与者将同等地获得项目带来的收益。
投资返还。若设定投资返还为“是”,则公共产品项目募资若不成功,投入资金将返还给参与者。
返利。若设定返利设定为“是”若募资资金超过项目募资金额,超额部分将按照出资比例做为返利返还给参与者。4.案例思考
1. 刘文忻 等. 社会偏好的异质性、个人理性与合作捐献行为.经济评论.2010.5
http://www.doc88.com/p-1836842995021.html
2. Goeree, Jacob K. & Holt, Charles A. & Laury, Susan K., 2002. "Private costs and public benefits: unraveling the effects of altruism and noisy behavior,"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Elsevier, vol. 83(2)
http://www.docin.com/p-1490215729.html
3. 国际关系也有“搭便车”?——评奥巴马指责中国“搭便车”(2014)
http://www.wang1314.com/doc/topic-835506-1.html4. 生活中的“搭便车”
之1(小组作业)——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94486/answer/184112001
之2(空调钱付不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39981/answer/52365748
拓展资料
设计者介绍
德交科技 团队
已设计模型 36 个
团队成员 共0个成员
评价情况
好评率0% (0 人评价)
{{review.UserName}} (已使用此模型 {{review.UserUsedCount}} 次)
{{review.Content}}
15320399933
扫描下载app
- 你的信息
-
请填写您的姓名
-
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 留言内容
对此模型进行评价